

“暑退秋澄轉爽涼,日光夜色兩均長”
秋分時節,晝夜平分
天與地都在做著減法
都開始變得簡約和靜謐
秋分過后白晝會越來越短
天氣會越來越冷
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,這一時節,冷空氣日漸活躍,氣溫下降速度明顯加快。
“三秋”大忙正當時,秋分時節,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,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秋收季,秋收、秋耕、秋種。

一候雷始收聲,古時:雷,二月陽中發聲,八月陰中收聲,入地則萬物隨入也。秋分以后,下雨不會再打雷,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。
二候蟄蟲坯戶,秋分過后,晝短夜長,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之中,以防寒氣入侵。秋天完全占據天地之間的舞臺,早已聽不到秋蟬的嘶鳴,田野里的蟲鳴聲也變得稀疏喑啞。
三候水始涸,《禮記》注曰:“水本氣之所為”,春夏氣至,故長,秋冬氣返,故涸也。由于天氣干燥,水氣蒸發快,降雨量也開始減少,湖泊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,便是詩人愛說的“秋水消瘦”、“秋水清瘦”。

粘雀子嘴,秋分這一天,客家農民都按習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湯圓,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,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,名日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破壞莊稼。
吃秋菜,在嶺南地區,客家人有吃秋菜的習俗。秋菜是一種野莧菜,鄉人稱之為秋碧蒿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制作方法和春湯一樣,和魚片一起制成秋湯,春分的順口溜也就變成了“秋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?!?/span>
吃蓮藕,“荷寶一身寶,秋藕最養人”。秋分后天氣變得越來越干燥,這時適當的食用蓮藕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稱藕“醫家取為服食,百病可卻”。
